核心提示今年春節是“常回家看看”寫入新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後的首個春節,奔波在外的子女有沒有回家和父母過個團圓年呢?春節期間,記者走訪省城多家社區和養老院發現,與往年相比,兒女們的“回巢率”明顯提高,一些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也紛紛趕回家,與父母一起過大年。飛鳥歸巢1月30日除夕夜,康樂社區重機宿舍的“空巢”老人李桂蘭開心得不得了,因為她的4個兒女陸續從北京、上海、柏林和北海道趕回家,與她共度春節。已經有十幾年沒回家過年,在北京打拼的老姑娘騰女士感慨:“在外打拼這麼多年,感覺自己一直是漂泊在外的游子,隨著年齡增大,思鄉之情越來越濃,特別是過年,想母親、想家裡的親人。”她還說,往年在北京過年除夕夜會給家裡打電話或視頻拜年,但總感覺不真切,還是回家過年好,一起包餃子、一起放鞭炮,分享與家人的親情。在柏林一家公司做技術顧問的大哥騰先生表示:“‘常回家看看’入法的消息他早在網上看到了,今年特意趕回家和母親團聚。”記者調查發現,春節期間,各社區兒女們的“回潮率”都有明顯提高,做兒女的紛紛表示,父母年紀大了,陪伴他們的時間有限,應該好好珍惜。盡享天倫“我欠家裡的實在太多了,今年難得和父母、哥嫂一起團聚,希望全家人都幸福安康!”1月31日大年初一,在市老年公寓,年近花甲的吳先生端起酒盃,向全家人“謝罪”。這幾年,列車員吳先生每年都在火車上過春節,今年服務春運的任務交給了年輕人,他特意買了好酒,陪父母歡歡喜喜過個年。“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。父母年紀大了,回趟家不方便,我們全家人就把團圓飯挪到了這裡。”吳先生說,“常回家看看”入法的消息他也看到了,想想特別對不住老人。今年春節,他為老人特意準備了鹹鴨蛋、芋頭等老人最喜愛的食物,還包了老人愛吃的雞蛋韭菜餡餃子。記者從省、市老年公寓及比家美、夕陽紅、九九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瞭解到,今年春節期間,約90%的入院老人的兒女都來看父母、過團圓年,比往年同期多了約三分之一,比去年中秋節的比例也高出許多。相互理解“過年也沒見著父母,挺想他們的。”在省城一家飯店,22歲的河南籍服務生張帥沮喪地說,春節比平時更忙,飯店每年都有一部分服務員要留守,今年正好輪到他。年三十晚上,張帥抽空打電話給父母拜了年。太鋼宿舍的劉大爺今年又沒有盼來女兒。劉大爺的女兒在廣州一家外企剛站穩腳跟,已經連續兩年異地過年了。春節前,女兒給父親打電話說,今年又得加班,不能回家了。“我們老了,就盼個團圓,但兒女們有自己的事業,做老人的可以理解。”省城一家律師事務所的李律師認為,“常回家看看”寫入法律,有利於提醒子女多回家陪陪父母,但法律不是萬能的,實施起來肯定會有一定難度,因為每個人都受自身條件所限。如今,不少年輕人工作地不在老家,平時工作繁忙,不是不想回家,而是無暇回家。他表示,老人有老人的期盼,年輕人也有力不從心的地方,雙方相互理解,這樣才能家庭和睦美滿。本報記者孟輝通訊員趙秀玲  (原標題:兒女紛紛“歸巢”與父母團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73sibp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