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減肥」是一個問題?還是一個議題?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研究,調查近年來台灣人最關心自己的事是什麼?或是希望自己能作什麼改變讓自己更好?若是針對女性人口,我想答案是「減肥」的比例一定非常高,這個現象或許與媒體誤導有關,然而,有一個令人不能輕忽的事實是,台灣確實也是亞洲地區胖子最多的國家。不過我並不是要在此談論減肥的方法,倒是想用「心理」的角度去看「肥胖」和「減肥」這兩個議題。 綜觀人類對身體的美感定義,對於學藝術又是「視覺系」的我,當是以希臘人體的健美線條為準則,至於被現在廣泛拿來作為標準體重參考用的BMI值,我是覺得有點「盲目」,同時也覺得,現西服代人看待身體的態度,不是置之不理,就是太依賴「數值」和「藥品」,反而很少真正用心去「感受」、「觀察」和「瞭解」這個住著我們的靈魂,一直在默默付出的身體。 「身體」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外表樣貌,它所呈現的「質感」是一個人「真實」的存有狀態,身體的所有表現,應該是意識在掌控,然而,生活有太多「角色」的壓力,身體長期被迫維持在一個被「期待」的姿勢,為了減輕沈重的心理負擔,感受和身體便逐漸分離,身體鎖住了我們的情緒和記憶,只是以一種不需要「意識」和「感官」的「習慣」行為在生存著,因為我們的意識越來越疏離身體,慢慢的便對身體失去了「覺察」的能力,我們的結婚感官也變得麻木,最後甚至無法感覺任何感受,像許多癌症和過勞死的個案,之所以讓別人的印象常是「這個人平常不太會生病」,事實上就是因為這些人一直「習慣」去忽視來自身體的感受,所以身體的「表達性」和「功能性」便產生了一些「退化」的行為。 所謂「退化」的行為包含甚廣,如工作狂、購物狂、不斷換伴侶、電視電玩狂等等,都是以「逃離」、「麻痺」、「替代」的模式來取代無法被處理或消化的心理問題和經驗,還有另一種反應到「身體」的行為就是「上癮」。 我們是經由身體的經驗來完成自我,也是透過身體與世界連結,生命裡的所有情緒和經歷,特別是痛苦和哀傷的感受,如果沒有適房屋貸款時的抒發表達出來,就會累積在身體裡面,久而久之,找不到釋放出口的這些「能量」,就很容易形成所謂的「上癮」行為,上癮是為了逃避和減輕痛苦的感受,而去做一些看起來比較「容易」的事,譬如有些人因為感受不到或為了逃避空虛感會不斷的「吃東西」,或是為了逃避焦慮感,而「抽煙」、「喝酒」、「打電玩」、「看電視」、「購物」…等等,這些其實都是以「上癮」行為,來讓自己不用去探討生命的核心問題或負責任。 這裡所提到的上癮行為,大致都很不容易被承認或察覺,因為放眼現代社會,這些行為常被媒體誤導,裹上了「流行」和「文明」的糖衣,然而,我們的身體是絕對不會說謊,一代償定會忠實的呈現出我們不想也不願去面對的實情,「僵硬」透露了我們多麼會「撐」,撐久了連僵硬酸痛的感覺都感覺不到,身體裡累積大量無法代謝的廢物,就變成「結實的胖」,這種胖最難減下來,另一種為了填補空虛感而不斷的吃所產生的肥胖,雖然比較容易經由飲食控制減瘦下來,但是,許多減肥的人都有復胖的經驗,終極問題還是得從深沈的心理層面去探討,重新建構我們與身體的連結系統,找回與身體的親密關係,才能擁有真正的「健康」和「幸福」。 by王夷倩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信用卡代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73sibp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